會東傾力打造“高原艾草大產業”
優勢
會東艾草提煉出來的艾草精油是藍色的,而且成分比一般的綠色、綠黃色艾草精油多出33種
計劃
計劃在5年內發展到5萬畝,形成全產業鏈10億級艾草產業,打造“高原艾草之都”
方向
啟動制訂高原生態艾草團體標準,將投入3000萬元建立集生產、研發、旅游、觀光、體驗、文化傳播于一體的高原艾草產業示范園區
適值7月,在會東縣的一些鄉鎮,艾草收割、收購并未隨著端午節的過去而落幕。
原來,艾草——這一僅在端午期間上市、農戶小打小鬧掙點季節性小錢的野草,近年來在會東通過試種、加工,實現了由“野生”到“家種”、一年可收三茬的變遷,形成了一個農戶可持續增收的脫貧致富產業。
會東就這樣一步步邁開了“高原艾草之路”的鏗鏘步伐。
“公司+農戶”
種艾不愁賣
“發展艾草是個有前景的產業。”7月10日,會東縣江西街鄉戈衣村二組農戶潘順強指著他今年才種植的20畝艾草說,“我以前是種烤煙的,雖然烤煙的效益目前比艾草好一些,但種艾草的投工投勞比烤煙少多了,種1畝烤煙的勞動力成本相當于種3畝艾草!”
潘順強成了村里第一個艾草種植示范戶,并與公司簽訂了協議,鮮草每斤收購價0.4元、干草每斤收購價1.2元。他說:“只要風調雨順,艾草的效益還是不錯。可是今年遇到天干,艾草長勢不好,本該割第二茬的現在還在割第一茬。希望后期還能趕回來。”
江西街鄉龍灣村二組的王詩榮則早早地嘗到了種艾草的甜頭。他說:“當時大家都以為種艾草是騙人的。我在2016年試種了2.8畝,后來的事實證明,一畝賣三四千元不成問題。現在,我已經種到21.3畝了。”
從2016年底至今,通過“公司+農戶”,艾草人工種植在會東逐漸興起,引領者就是盧照宇——會東縣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原來,在2016年4月,盧照宇通過考察,發現近年來艾草在健康產業方面應用廣泛,比如傳統的艾灸。中醫館、養生館、養生宴等都會用到艾草,特別是河南南陽大大小小幾百家艾草加工廠,對盧照宇啟發很大。當年底,盧照宇試種100畝并取得了成功。
“最初我是想建基地向他們提供艾草原料,但我通過在成都、綿陽的科研院所做試驗,發現會東艾草提煉出來的艾草精油是藍色的,而且有效成分比一般的綠色、綠黃色艾草精油多出33種,這是由會東的高海拔、晝夜溫差大、生長周期長等地理氣候條件決定的。”盧照宇說,之后她成立了公司,辦起了艾草加工廠,通過“公司+農戶”模式,與會東縣江西街鄉、堵格鎮、滿銀溝鎮、鲹魚河鎮的130戶農戶簽訂艾草回收協議,種植艾草近千畝。
盧照宇的加工廠去年端午期間投產,以提取艾草精油為主,此外還利用艾葉加工成艾條、艾葉餅等副產品。目前,其獨特的藍色艾草精油在廣州、湖北蘄春、成都等市場受到歡迎,每斤賣到了2000元—3000元。
“為了帶動農戶種植,我們引進了6個艾草品種,向農戶借出每畝價值五六百元的種根,并免費提供每畝100斤復合肥。同時,我們還建起了250畝的良繁基地和標準化種植基地。”盧照宇說,“艾草是多年生植物,第一年年底種植,第二年開始就可在每年端午前后、8月、11月收割三茬,畝產值在三四千元。下一步,我們將建立‘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’的模式,帶動會東艾草產業發展。”
瞄準10億級 培育支柱產業
“脫貧攻堅,如何尋找可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?”會東縣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羅葉說,“我們通過在會東一個貧困村試種兩年艾草,取得了很大成功,并以項目為支撐,組建了全省唯一一個全產業鏈的艾草龍頭企業,生產出了藍色艾草精油,掌握了藍色艾草精油的市場定價權。”
羅葉介紹,去年下半年,會東發出了“產業支撐鄉村振興,艾草帶動脫貧致富”的號召,積極尋求四川抗菌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企業的科技支撐,針對該縣高二半山區15萬畝缺乏經濟作物支撐的耕地,發展新興的艾草產業,規劃在5年內發展到5萬畝,形成全產業鏈10億級艾草產業,打造“高原艾草之都”。
羅葉介紹,1畝艾草鮮葉可提取1.8公斤艾草精油,1畝艾草全產業鏈產值可達2.5萬元。目前,會東已啟動制訂高原生態艾草團體標準,將投入3000萬元建立集生產、研發、旅游、觀光、體驗、文化傳播于一體的高原艾草產業示范園區。其中,包括建立3個千畝以上的規范化艾草種植示范基地、在10個鄉鎮打造10個艾草專業村(每村不低于1000畝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),同時,按每戶不低于20畝的規模培育100戶艾草人家。羅葉表示:“目前,我們還是產地初加工,將進一步做艾草精油的深度開發和廢渣綜合開發。”
在6月舉辦的會東縣首屆高原艾草產業發展研討會上,有關專家建議,會東艾草產業關鍵要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,全縣要逐漸構建“龍頭企業+新型經營主體+社會化服務體系”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,培育壯大1個以上龍頭企業和多家新型經營主體,以“龍頭企業+科研機構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推動艾草產業產、學、研、農、文、旅深度融合發展,形成艾草種植、加工、產品銷售、體驗全產業鏈體系,打造我國高原艾草科技創新服務中心,加大艾產品深加工開發力度,創建艾草知名品牌,逐步向醫用、保健等艾草新產品和新業態拓展,使全縣艾草產業逐步走向標準化、現代化發展模式。
(來源:四川農網 周金泉)